8.3.12

Christian Thielemann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in Kin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hristian Thielemann 
 Dirigent
Albrecht Mayer  Oboe
Richard Strauss
Oboenkonzert D-Dur o. op. 144
Anton Bruckner
Symphonie Nr. 4 Es-Dur »Romantische« (2. Fassung von 1878/80) 

這場音樂會有在電影院實況轉播

Christian Thielemann應該算是當今中生代最有名的指揮家之一吧。這次就是為了這個曲目和他特別去柏林聽這場音樂會。今天的導聆是去年跨年音樂會的那個樂評,總覺得他講的導聆都活力四射,充滿著對音樂的熱情,在講解各樂章間還穿插作曲家的生平軼事,不時加入自己的看法,以及創作的背景,讓人徹底感覺到作品本身的生命力。
雙簧管協奏曲是史特勞斯在二戰後所寫的,年事已高的他在這首作品中可以說是爐火純青的展現他畢生的作曲天賦,從他說寫這首曲子對他來說就像是個“Fingerübung“ (手指練習)就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是駕輕就熟。可惜上半場的雙簧管協奏曲讓我很為失望。Albrecht Mayer照理來說應該有能力滿足最嚴厲的樂評才是,但是我卻覺得他的演奏速度有著很arbitrary的忽快忽慢,為什麼說arbitrary呢?因為照理來講柏林愛樂的樂團本身應該是有辦法跟上這種速度上的細微變化,但樂團常常沒有辦法跟上這種屬於獨奏者本身的步調,再加上這首曲子本身又有很多聲部來去交錯的對話,所以常常有種樂團與獨奏者之間有兩三種速度的感覺。可是我竟然看到有網路樂評說這首演得好(Konzertkritik Operkritik Berlin)。原本還想說史特勞斯的作品是Thielemann的強項,卻覺得頗為掃興。
下半場的第四號交響曲大概是布魯克納最受歡迎的作品,只可惜這次演出的是1978/80的版本,我喜歡Rober Haas編訂的1881年版,也是Celibidache指揮慕尼黑愛樂的版本,因為我覺得那個版本的第四樂章尾段給人更大的震撼。從這首明顯看到Thielemann把樂團掌控得很好,手勢不多,但都很有效果,樂段起伏和分句長短都給得很明白,而樂團也的確都完美得跟著他的指示演奏。題外話要說坐在我左手邊的男生長得好像Thielemann讓我不禁要懷疑是不是他弟弟。這首交響曲演得很棒,沒甚麼好挑剔的部分;結束後Thielemann感覺非常興奮抱了首席Guy Braunstein好多次,我知道Braunstein很優但是你也不要這樣,不過感覺他是個很有熱誠的人,一個禮拜後還要再聽另一場Thielemann與柏林愛樂的音樂會,完全不同的曲目風格,很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